设备清单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平台建设 > 设备清单 > 正文

iPS与脑类器官技术平台

日期:2021-12-13 点击数: 来源:

平台简介

诱导多能干细胞与脑类器官技术平台依托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建立,主要宗旨是脑类器官制备技术开发与服务。包括脑疾病患者诱导多能干细胞建系,脑类器官批量制备与冻存,基因敲除脑类器官构建,脑类器官芯片开发,脑类器官精准制备以及个体化脑类器官制备等。现拥有万级标准的洁净室,具有制备不同脑区以及基因敲除脑类器官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配备有完善的类器官培养以及功能分析检测的专业设备。为建立重大脑疾病的3D脑类器官疾病模型,3D类器官药物筛选模型,以及神经组织器官再生和基础研究提供支撑。

 

服务类型:

1. iPSC建系

2. 脑类器官制备

3. 基因敲除脑类器官构建与功能分析

TRA-1-60 NANOG

iPSC建系

脑类器官批量制备

桌子上的电脑描述已自动生成

脑类器官

脑类器官芯片开发

主要成员:

邵志成 研究员,负责人 zcshao@fudan.edu.cn

项目总体规划与指导

薛伟伟 青年副研究员 wwxue@fudan.edu.cn

研究方向:脑类器官冻存技术开发

脑类器官制备和培养的周期长,成本高限制了其应用。结合化学和材料开发脑类器官冻存技术可以降低培养的周期与成本。

刘慧慧 科研助理 hhliu@fudan.edu.cn

技术平台管理

李慧娟 博士后 lihuijuan@fudan.edu.cn

研究方向:基因敲除脑类器官构建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构建敲除或干扰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自闭症等的易感基因的脑类器官模型,探究该疾病的发病机制。

刘琳琳 博士后 liulinlin@fudan.edu.cn

研究方向:脑类器官芯片制备技术开发

结合患者个体化iPS,复合生物安全材料和微流控技术等,制备具有严格空间结构的特定脑区类器官芯片。

朱晓风 博士后 zhu_xiaofeng@fudan.edu.cn

研究方向:脑类器官精准制备

兴奋性与抑制性平衡是大脑皮层神经网络维持正常神经电活动和实现高级认知功能的基础。利用生物材料和微流控系统精准控制大脑类器官生长发育,构建具有抑制性和兴奋性平衡的神经网络皮层类器官。

许锦洪 博士生 20111520037@fudan.edu.cn

研究方向:诱导多能干细胞建系和个体化脑类器官制备

利用脑疾病患者的体细胞构建患者自体诱导多能干细胞;构建个体患者特定脑区的类器官用于疾病机制研究,药物筛选及个体化细胞/类器官治疗。

 

 

 

 

 

 

 

 

 

 

上一条:脑转院平台设备清单